2016年5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让—米歇尔·拉伯泰(Jean-Michel Rabate)博士受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资助应邀前来我院讲学,并与我院英语文学研究中心团队座谈。这是拉巴泰院士继2015年11月来访之后第二次前来我院讲学。
拉巴泰院士分别于16日和17日上午在开云(中国)官方学院3402报告厅作了两场学术报告,由开云(中国)官方学院副院长罗良功教授主持,学院教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聆听了报告。在题为“心理分析、文学和电影”的第一场报告中,拉伯特教授以介绍自己的著作《剑桥文学与心理分析导读》(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and Psychoanalysis)为开端,引出了“心理分析”这一概念,介绍了心理分析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梳理了心理分析在美国文学批评领域的接受历程及其在当下的理论发展,指出了心理分析运用于文学批评实践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并以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为例,展现了心理分析运用与文艺批评的独特价值。这一报告也显示了拉巴泰院士对弗洛伊德、拉康心理分析理论的发展。
在题为“萨缪尔·贝克特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现代主义观念”的第二场报告中,拉伯泰院士从他的新作《现代主义研究手册》(A Handbook of Modernism Studies)一书出发,阐释了现代主义的核心内涵,通过简析亚瑟·兰波(Arthur Rimbaud) 与保尔·魏尔伦(Paul Verlaine),就“现代性”与“现代主义”、“硬质现代主义”(Hard modernism)与“软质现代主义”(Soft modernism)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萨缪尔·贝克特对现代主义的影响。拉伯泰教授认为贝克特深受乔伊斯影响,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作品《无法称呼的人》(L'innommable)中使用的“无风格”——推动了现代主义的发展。贝克特转用法语写作后继承乔伊斯在《尤利西斯》对“人物”的观点,他不再重视人物的心理特点而是把他们当成实现结构功能的工具。在经历战争、沦陷、反抗和逃亡后贝克特的作品有了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了 “无风格”(without style)、“无文学”(without literature)、“超越声音”(beyond voice)、“超越人物”(beyond character)等特点,实现了对“乔伊斯之困”的突破,推动了现代主义的发展。
拉伯泰院士的讲座跨越心理学、文学、艺术和哲学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视角新颖、观点明确、旁征博引、生动活泼,展示出了拉伯特教授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在座师生的学术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和示范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