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院翻译研究中心的邀请,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的王宏志教授于2014年3月26-28日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做客开云(中国)官方学院名家讲坛。王教授的演讲题目为“翻译与中国近代史——从马戛尔尼使团国书的中译谈起”。出席讲座的有英语系主任华先发教授,翻译系主任熊兵教授,翻译系胡德香老师、张俊峰老师、苏艳老师和谢瑾老师等。华先发教授主持主持本次讲座。开云(中国)官方学院的老师、博士生、硕士生和部分本科生等百余人聆听了此次精彩讲座。
王教授首先介绍了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同学们建立能宏观的课题框架,还讲述了团内13岁孩子与乾隆皇帝的奇闻异事,从开始就抓住了听众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接着,王教授对关于马戛尔尼使团研究的资料来源作了梳理,主要是使团团长,副团长及成员的回忆录,东印度公司的档案和马戛尔尼所藏书信等,还介绍了关于马戛尔尼使团研究的海内外重要成果。
“尽管许多学者作了马戛尔尼使团的研究,但却都未提及翻译问题,”王教授如是说,这就激发了王教授研究翻译问题的兴趣。王教授介绍说,在使团访华之前,会提前以国书的形式告知中国皇帝他们访华的目的及意图,以保证访华顺利进行,这就涉及到翻译问题,因为中国皇帝是不懂英文的,那当时国书是由谁翻译的呢?有资料表明乾隆皇帝“接到了由钦天监副索德超翻译的英国国王表文”。但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是—“信件原文和翻译稿都锁在一个金盒子里,会直接呈递到皇帝的手中。”这就是说国文在来华之前已翻译成中文,就不可能是到中国之后再由索德超翻译的,这就推翻了前一种说法。王教授接接着提出问题,国书到底是怎么翻译的,由谁翻译的,通过参阅大量文献,详细分析,王教授得出结论,使团出发以前聘请了当时在英国的2名中国人担当翻译,问题没有就此结束,王教授还展示了文献,表明最终的翻译版本是由名为蒙突奇的英国人誊抄的,听到此处同学们越发好奇了,屏气凝神等着王教授说明。“当时清王朝的法律十分严苛,禁止中国人为英国人工作,违者要杀头的,所以翻译不敢承认自己作了翻译的工作,请人誊抄就避免了陷自己于危险的境地。”听到此处,同学们豁然开朗,连连点头称是。
然后,王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国书的原文和藏于故宫博物馆的中文翻译版,又提出了问题,国书原文是华丽、正式的,而翻译的版本却随意,不符合当时的用语习惯。王教授说:“我有机会看到了存于英国外交部档案馆的另一个翻译的版本,与故宫博物馆的不同,该版本更正式,符合国书的特征。”
最后,王教授表明,乾隆皇帝是否看过国书的中译本,或者他看到的是哪一个版本会对历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一个版本中英国呈现出的是卑微的姿态,希望与中国更多的贸易往来,而另一个版本中英国将自己摆在与中国平等的位置上,表明贸易对中国也是有利的。对于当时正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皇帝来说,更愿意看到英国谦卑的姿态,看到的版本不同,他的决定也会不同。
整个讲座内容紧凑,内容充实,王教授踏实、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王宏志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学士及哲学硕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哲学博士,主修翻译及现代中国文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讲座教授、翻译研究主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中文系兼职教授及博导、南洋理工大学访问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